阿波罗绢蝶

Parnassius apollo   Linnaeus
   

  40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翅展79—92 mm。翅白色或淡黄白色。半透明。前翅中室中部及端部有大黑斑,中室外有2个黑斑,外缘部分黑褐色,亚外缘有不规则的黑褐带,后缘中部有1个黑斑。后翅基部和内缘基半部黑色;前缘及翅中部各有1个红斑,有时有白心,周围镶黑边;臀角及内侧有2个红斑或1红1黑斑,其周围镶黑边;亚缘黑带断裂为6个黑斑。翅反面与正面相似,但翅基部有4个镶黑边的红斑,2个臀斑也为具黑边的红斑。雌蝶色深,前翅外缘半透明带及亚缘黑带较雄蝶宽而明显,后翅红斑较雄蝶大而鲜艳。
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发达;1对爪形突较细长,较弯成弓状,末端尖,基部较宽而相互远离;抱器瓣基半部与内突形成三角形,端半部宽而略呈方形,但端部两角圆,边缘具长鬃;内突很大,位于近端部,基部很宽,端部较细而稍弯;阳茎端基环“U”形;阳茎粗,约是抱器瓣长的1.5倍,基部宽大,端部骨化部分尖削。
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半圆形,具鬃;后表皮突粗长,末端钝;前阴片略呈长方形,后阴片宽叶形;囊导管与交配囊很难区分。
卵:扁平,表面有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突起,排列规则。精孔周围稍凹,这里的微小颗粒显著比其他部分小。卵灰白色,精孔周围淡黄绿色。直径约1.38 mm,高约0.85mm。
幼虫:1龄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,上生黑毛。臭角不明显。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光泽。身体暗黑褐色,下方色稍淡。前胸前半部泛橙黄色。肛上板几丁化,黑褐色。终龄幼虫体黑色,前胸至第9腹节亚背线上的圆形斑呈红色。
蛹:身体暗褐色有光泽,覆盖有灰白色粉。头部圆形,无突起。前胸的气门关闭。中胸圆形。前翅基部的突起呈钝角。腹部从背面看呈椭圆形,从侧面看向腹面弯曲,每一腹节气门上线各有1个浅凹。体长约21 mm。

大小

形态 翅展79—92 mm。
卵:直径约1.38 mm,高约0.85mm。
蛹:体长约21 mm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 1年1代,以卵越冬。成虫8月出现,生活在750—2000 m的亚高山地区。
寄主 景天属Sedum spp.。

海拔范围

生物学 1年1代,以卵越冬。成虫8月出现,生活在750—2000 m的亚高山地区。

保护信息

保护意义:冰河期残余种,对研究凤蝶类的谱系演化及历史生物地理学具重大意义;可供观赏,为世界名贵种。

其它信息

濒危原因:过分采集与贸易、酸雨、都市化、农业化、森林砍伐。